每岁登高在异乡
王翃《客中九日》,王翃细雨成阴近夕阳,湖边飞阁照寒塘。黄花应笑关山客,每岁登高在异乡。“九日”即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。古人有在这一日登高游玩的习俗,文人又多以之入诗。王翃此篇,便是写在异乡度重阳的感受。“重阳”之得名,因古以九为阳数,九九相重,是为重阳。通常这时节多朗爽天气,故便于登高。此诗所写这一年重阳,却是阴雨天气。首句由此落笔写景:细雨霏霏,天色晦暗,又是到了日暮时分。显然,这不是一个登高赏景的好时机。句中“阴”字,既是说天气,又针对节名的“阳”字,隐指节日气氛被破坏,用得颇巧妙。二句接写居处周围景色:湖边楼阁的飞檐,映照在寒凉的池水中。这一句写得很美。“飞”具有动势,而飞檐落在清澈寒凉的池水中的投影,却是一个静态。在阅读心理上,造成丰富的感觉。二句组合起来,有一种特别的味道:细雨、阴云、寒水是一个方面,但云层并不很厚,仍可看到夕日余晖,它与具有动势、色彩富丽的飞阁组成另一个方面。灰淡中有鲜丽,平静而不沉闷。从中透出寂寞孤独、却仍有其活跃与喜悦成分的心理状态。看来作者并不是十分苦恼。这不是一个宜于登高的重阳节,诗人也没有上山。他自我解嘲说:便去登高又有什么味道?重阳是菊花(“黄花”)开放的时节,赏菊是登高赏景的一项内容。但猜想起来,菊花也会讥笑自己这远出的游子,年年重阳,都在异乡登高,不得与家人同游。言外之意,这样登高,不过是应景罢了。此中透出悠悠的乡愁,但也不是逼出很凄厉的调子,好像是一声轻叹,便不再多说。这诗虽是写人生不得志的一面,却不陷于沉闷枯索,仍不乏对生活的兴味,辞采清新雅丽,声调和谐优美,颇有唐诗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