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网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在线成语 > 正文

在线成语

积雪浮云端

最近更新2024-03-26在线成语152
积雪浮云端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。,

【诗句】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。

【出处】唐·祖咏《终南望余雪》。

【意思】作者从长安遥望终南山的北麓,只见 连绵的山颠积满了白雪,山岭又高耸于云间,所以,这白雪如同浮现在云 端一般。诗句写冬日终南山的远景,气魄宏大,寒意逼人。“秀”字描摹 出终南山的峻峭,“浮”字用夸张手法说积雪之多,可见作者炼字之功。

注: 阴岭,终南山在长安西南,自长安遥望终南山,只能见其北 麓,而山北又称阴,故曰阴岭。

【赏析】林表明霁色,城中增暮寒。站在长安 城中向南眺望,只见终南山的阴面更显秀美挺拔,一座银白色的积雪山 峰浮现在云层里。雪后初霁的阳光照在积有白雪的树梢上,反射出凛凛 的寒光。日暮之时更觉城中冷气陡增。诗句语言准确、洗炼、典雅。首 句用一个“阴”字,限定全篇格调。次句用一个“浮” 字,山阴处积雪 之高跃然纸上。第三句用一个“明”字,山岭的冷峻苍白自现。末句一 个“增”字,又突出阴岭雪带来的逼人寒气。此诗不愧为唐代咏雪名作。

注: 阴岭,终南山的北面。林表,林上。霁色,雨雪停后出现 的阳光。

【全诗】

《终南望余雪》

.[唐].祖咏.

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。

林表明霁色,城中增暮寒。

【注释】 ①终南:终南山,在陕西西安市南五十里,属秦岭山脉。②阴岭:山的北岭,从长安远望终南山,只能看到它的北坡。③林表:树林的最上层。霁(ji寄)色:雨雪这后出现的阳光。

【赏析】

题目是望终南余雪。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,所见的自然是它的“阴岭”(山北叫“阴”);而且,惟其“阴”,才有“余雪”。“阴”字下得很确切。“秀”,是望中所得的印象,既赞颂了终南山,又引出了下一句。“积雪浮云端”,就是“终南阴岭秀”的内容之一。这个“浮”字下得多生动!自然,“积雪”不可能“浮”在“云端”。这是说:终南山的“阴岭”高出“云端”,“积雪”未化。“云”,总不可能是完全静止的,而是相对流动的;高出“云端”的“积雪”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,不正给人以“浮”的感觉吗?读者也许要问:“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?”是的,这里是没有提,但下句却作了补充。“林表明霁色”中的“霁色”,指的就是雨雪初晴之时的阳光给“林表”涂上的色彩。

“明”字当然下得好,但“霁”字更重要。作者写的是从唐王朝的京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。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,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,阴天固然看不清,就是在大晴天,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;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,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。贾岛的《望(终南)山》诗里是这样写的:“日日雨不断,愁杀望山人。天事不可长,劲风来如奔。阴霾一以扫,浩翠泻国门。长安百万家,家家张屏新。”久雨初晴,终南山翠色欲流,长安百万家,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,多好看!贾岛之时如此,现在仍然如此,久住西安的人,都有这样的经验。所以,如果写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而不下一个“霁”字,却说望见“阴岭”的“余雪”如何如何,那就违反了客观真实。

祖咏不仅用了“霁”,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“霁”。怎见得?他说“林表明霁色”,而不说“山脚”、“山腰”或“林下”明霁色,这是很费推敲的。“林表”承“终南阴岭”而来,自然在终南高处。只有终南高处的“林表”才“明霁色”,这表明“西山已衔半边日”,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,染红了“林表”,不用说也照亮了“浮”在“云端”的“积雪”,而结句的“暮”字,也已经呼之欲出了。

【鉴赏】这是一首应试诗。按规定应作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,而祖咏只写以上 四句交卷。他作诗敢破清规戒律,只求完满,意尽而止。此真乃咏雪精炼的佳作。首 二句言,站在长安城头,向南眺望,只见终南山的北岭,尤其秀美。高出云端的积雪,在 阳光的映照下,寒光闪闪,似与白云融合,连成一片;故白云之游动,也好像使山头的积 雪在浮动。上句之“阴”,用得确切,否则哪来“积雪”? “秀”字,写出了“雪岭”之美。一 个“浮”字,动化了阳光照耀下的“雪岭”,又呼应了下句的“霁色”。第三句说雨雪之后, 灿烂的阳光映照终南山之“林表”,给它涂抹了一层明丽的色彩。这个“霁”字尤为精妙, 既呼应了前面的“浮”字,又照应了下句的“寒”字,而雨雪初晴对整个终南山来说,也应 该是烟霭笼罩,雾气蒸腾,唯有高处之“林梢”,才会“明霁色”,即被落日的余晖染红,使 人看清它的真面目。末句写诗人所感。日暮之时,望终南阴岭的皑皑白雪,冷光闪耀, 使身在京城的诗人,更增几分寒意。此诗真个是写得真切、简练、完满而具有刚健、冷 峻之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