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祖咏《终南望余雪》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,终南望余雪祖咏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。林表明霁色,城中增暮寒。【注解】 1、终南:山名,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。 2、林表:林梢。 3、霁色:雨后的阳光。1.这首诗是怎样扣住一个“望”字写景的?2. “林表明霁色”极为生动,试加以赏析。答案:1. 山上积雪浮荡云端、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,与城中暮色昏暗、寒气凛冽的景象都是望中所见的。2、“林表明霁色”一句,描绘雪后初晴,落日的余晖洒在林梢。“明”字,令人仿佛看到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。林表的“表”字,也用得妙。因为是夕阳,所以只有山顶上树林的末梢才能浴着日光。这一句集中表现了雪晴日出,山上积雪明亮、夺目的特征。二:[注]终南:即终南山,在长安之南。阴岭:终南山的北面,不朝阳,故易于积雪。1.简要说说诗句是如何切题的。(4分)2.末句“域中增暮寒”论者多指为全诗的点睛之笔,意在言外,请略加阐释。(4分)参考答案1.远望岭上积雪,好象浮在云端;(2分)林梢上已透出雪后的阳光。作者以此直扣诗题“望余雪”(2分)。2.由望余雪而想到城里会因而更加寒冷,百姓会遭到寒气的袭击,寄予了诗人的关切。(2分)雪景虽“秀”,现实却“寒”,耐人寻味。(2分)。阅读下面两首唐诗,然后回答问题。终南望余雪 ①祖 咏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。林表明霁色,城中增暮寒。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王维寒更传晓箭② ,清镜览衰颜。隔牖风惊竹,开门雪满山。洒空深巷静,积素广庭闲。借问袁安③舍,翛然④尚闭关。[注]①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。当时祖咏并未按照规定写成五言排律,而是只写了四句就交了卷,并 说“意思已经完满了”。②晓箭:拂晓时漏壶中指示时刻的箭。常借指凌晨这段时间。③袁安:《后汉 书·袁安传》载,袁安未发迹前,有一年在洛阳遇罕见大雪,“人家皆除雪出”。可袁安却僵卧在家。 雪一直下,他的屋舍早已给雪封住,县令掘雪救之,问他何以不出?答曰:“大雪人皆饿,不宜打扰人。”④ 翛(xiāo)然:无拘无束、自由自在的样子。(1)这两首诗都是写雪的名作,但作者借写雪抒发的感情却各不相同,他们在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?请简要概括。祖诗:____王诗:_________(2)前人多推崇“终南阴岭秀,积雪浮云端”和“洒空深巷静,积素广庭闲”这两句写雪景的诗句, 请分别进行赏析。参考答案与解析:(1)祖诗:写遥望积雪,顿觉雪霁之后,暮寒骤增;景色虽好,不知多少寒士受冻。 咏物寄情,意在言外,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寒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慨叹。王诗:这是一首雪中思友的诗篇。 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,雪景的清幽,末句表达了作者对雪怀人的情思。(2)前一句:“阴”字很确切,唯其“阴”,才有“余雪”。“秀”是望中所得的印象,既赞颂了终南 山,又引出下句。“积雪浮云端”是“终南阴岭秀”的具体内容。“浮”字用得生动、传神,既写出山 高,又写出雪厚。云,总是流动的;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,给人以“浮”的感觉。 后一句:写雪静静地下,此时的街巷是那样的幽静,似乎整个世界都空无—人,只有雪在悄悄地下。盐 粒般的雪,洒遍整个庭院。诗句有动有静,..略
- 速战速决的意思,及其含义,速战速决基本解释
- 将门有将的意思,及其含义,将门有将基本解释
- 蔽日遮天的意思,及其含义,蔽日遮天基本解释
- 投闲置散的意思,及其含义,投闲置散基本解释
- 非亲非故的意思,及其含义,非亲非故基本解释
- 汗流浃肤的意思,及其含义,汗流浃肤基本解释
- 杖履相从的意思,及其含义,杖履相从基本解释
- 一无所好的意思,及其含义,一无所好基本解释
- 为虎作伥的意思,及其含义,为虎作伥基本解释
- 鸾吟凤唱的意思,及其含义,鸾吟凤唱基本解释
- 病在膏肓的意思,及其含义,病在膏肓基本解释
- 少达多穷的意思,及其含义,少达多穷基本解释
- 杜鹃花得红字
- 谱录
- 妒贤嫉能
- 碧空如洗的意思,及其含义,碧空如洗基本解释
- 不吃人间烟火